近年来,城关街道围绕服务引领新业态新就业群体,聚焦强化学习、搭建阵地、激发活力三个方面,整合资源,精准施策,进一步扩大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、凝聚力、影响力。
聚焦强化学习,在思想上补“钙”。建立“线上+线下”学习模式,依托微信公众号、学习强国APP等平台载体,定期推送党建要闻、政策法规等“学习大礼包”,线下结合“三会一课”、主题党日等制度,开展学习教育培训79场,覆盖人数479人;推广“一线+创新”模式,选派3名党建指导员包保新业态企业,通过一线调研督导、谈心谈话等方式,激活企业“红色细胞”。创新学习形式,组织开展新新向党·赠书促学、“学习党的二十大·小哥说”等活动,用新业态群体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活动;探索“实地+实用”模式,组织新业态群体实地参观党史教育基地、“两新”组织党建示范点、学用示范基地等,体验“沉浸式”教学。围绕新就业群体职业特点和实际需求,实施“点单式”培训,开设家政等技能培训,进一步推动新业态群体学习教育落地生根。
聚焦阵地建设,在服务上加“油”。建强组织覆盖平台,把辖区内48家快递、货运和外卖配送企业纳入非公企业平台管理,按照“成熟一个、组建一个”的原则成立党组织和群团组织;搭建温馨港湾,选择交通便捷、位置适中、场所较大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、商圈小区等场所建立暖蜂驿站16个,设置补给区、休息区、阅读区等功能区,配备充电器、纯净水、自助急救药箱等物件,使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能够冷可取暖、热可纳凉、渴可饮水、累可歇脚、伤可用药;打造星级服务平台,结合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,收集新业态群体的“微心愿”,针对“心愿单”制定暖蜂驿站服务事项,包含暖心服务、公益服务、健康服务、安全服务、法律服务和政务服务6大类25项“专属福利”,不断提升新业态群体的安全感和幸福感。
聚焦发挥作用,在行动上充“电”。坚持在“聚合力”上做文章,推行“发现-核实-处理-积分”线索直报和服务项目“发布-认领-实施-反馈-积分”双流程管理模式,充分挖掘新就业群体“宣传员”“调解员”“监督员”等作用,激发新就业群体更好立足岗位、服务社会。截至目前,收集反馈线索298件,参与志愿服务412人次,累计积分3987分;坚持在“树标杆”上下功夫,组织开展“新就业群体最美系列”评选活动,对表现优秀的从业人员给予表彰,加大宣传力度,营造良好氛围。同时,将优秀新就业群体人员逐步吸纳为社区兼职网格员,符合条件的推荐其担任各级“两代表一委员”,推动新就业群体更好融入基层治理工作。目前累计表彰新业态党员3名,吸收17名新业态人员为入党积极分子,6名快递小哥担任社区兼职网格员。